文章

卑詩的故事之卅三:弗農與阿伯丁

圖片
 Vernon 訪古         1862年8月,比利·巴克(Billy Barker)在北方發掘出 Barkerville 的大金礦,更多人夢想趕往北方發財,不過有三位英國軍官,霍頓上尉與弗農兄弟並不這麼想,他們決定辦理退役,一起定居在奧根湖北面,在那個名叫 Kalamalka 湖的湖頂位置養牛,就近為礦工提供肉食,而不像其他商人祇是從俄勒岡趕牛上來屠宰。         1863年,霍頓上尉(Charles Houghton, 1839-1898) 用克里米亞戰爭的戰士授田金開闢了 Coldstream 牧場,成為該地區第一個牧場。沒有多久,Louie Christien 和他的朋友 William Peon 在牧場東面約40公里的櫻桃溪又發現了金礦,維多利亞派遣政府代表前來調查,霍頓上尉與殖民地秘書的探險隊官官相顧,帶領穿越櫻桃溪到達哥倫比亞河,回來後被任命為此區的太平紳士。不久之後,卑詩加入加國聯邦,霍頓軍官被獲選前往東岸擔任下議院議員,沒有辦法兼顧牧場,便將牧場轉賣給同是愛爾蘭同鄕福布斯·弗農兄弟。  Coldstream 在 Kalamalka 湖頂位置,該湖含豐富碳酸鈣,有千色湖美譽。 櫻桃溪淘金 (1865)         櫻桃溪的礦址位於水壺溪的上游,是現在被形容為後山(back country)的六號公路上,當時森林和土壤阻絕了入山的去路,非常困難進入。直到1877年,從弗農鎮穿過藍泉谷的新道路的出現,家庭誕生了,Cherryville 成立了,到了1895年,櫻桃溪再次發現黃金,於是又新興了一個小型黃金礦區,大約有200名礦工前來開採。         現在 Cherryville 祇有幾百名居民,卻仍維持著社區博物館,高爾夫球場,一間始自1952年的綜合商店,淘金客營地以及餐廳,該營地於2015年由新主人接手,住宿餐飲場所無休,老闆說:夏天客人來玩淘金,冬天來玩雪地越野車,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卡好!在櫻桃溪附近有一個在河邊的露營地有一點有趣,它以沒有水,沒有電和沒有網路作為招睞。         六號公路是我在加國...

卑詩的故事之卅二:奧根湖第一大城

圖片
Lequime 兄弟創立基隆那         1891年,太平洋鐵路奧根支線通到弗農,並在奧根湖上建立了輪船服務,為傳道山谷帶來商機。跟隨潘多西神父定居在傳道山谷的老勒基姆(Eli Lequime)最大和最小的兩個兒子,Bernard 和 Leon Lequime 兄弟掌握先機,從另一個先驅家庭 August Gillard 購買了沿湖的土地,在湖濱佈置了基隆那鎮。勒基姆兄弟作為新城鎮的開發商,便將自己的名字為這個街區命名,並在其黃金地段建立起自己的綜合商店。由於基隆那腹地遼闊,又位於奧根湖的正中央這個城鎮迅速長大。在本文裡,我將帶大家走過基隆那發展的過程,欣賞他們早期的建築。 Lequime 兄弟的商店靠近帆船碼頭,他們後來將大樓出售搬到了舊金山。 冷杉之地 Guisachan 別墅         太平洋鐵路弗農支線和輪船航道貫了通奧根湖區,將沿湖的社區聯繫起來,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它帶來了阿伯丁伯爵。1890年,阿伯丁伯爵 (John Hamilton-Gordon, 1847-1934)透過掮客 GG MacKay (麥凱)介紹,搶先購買了 John McDougall 那480英畝最古老的牧場,盤算如果修建一條新鐵路通過該區,其價值將從其最初的購買價10,000元增加十倍。         阿伯丁伯爵並委託麥凱為他興建了一座殖民地平房風格的避暑新居,麥凱為他找到剛從宜蘭(Summerland)移居回來的鋸木廠老闆兼木工師 David Lloyd-Jones 建造。 直至 那年秋天,阿伯丁階同夫人首次到訪,伯爵夫人對傳道山谷的自然美景與她蘇格蘭高地故鄕 Guisachan 驚人相似印象深刻,新居的造型以及屋簷下和窗戶周圍的裝飾也相當精美,以至於她將這座新居命名為 Guisachan (冷杉之地)別墅。伯爵迷上了在奧根湖的愉悅時光,除了捐錢興建了伯特利長老教堂(現在的 Benvoulin 遺產教堂,由著名建築商 Henry Raymer 建造),並指示麥凱為他們在奧根湖上找到其他地產。 木匠哥德複興式的 Benvoulin 遺產教堂建於1892年,其附設有一間 Reid 禮...

卑詩的故事之卅一:潘多西神父傳道場

圖片
Kelowna 從曠野到奧根第一大城         平原戰事結束後,卑詩發現黃金,滿懷發財大夢的美國淘金客如水銀瀉地一般湧往卑詩殖民地的每個山谷,也許有些時候失序,卻為卑詩帶來急切需要的人口。淘金客並不完全遵循卑詩政府的呼籲,走水路先到省府維多利亞繳交許可稅後,再從希望堡入山,相反地,他們很多從內陸走過剛剛戰亂平息後的哥倫比亞平原,然後沿着奧根山谷逆流而上,穿過科維爾人的土地,經過奧索尤斯,基隆那,弗農,直達甘露堡,然後再北上到達卡里布礦區,那也是海灣公司的傳統毛皮貿易路線,稱為:奧根小徑 (Okanagan Trail)。         奧根山谷(在美國境內稱為 Okanogan 山谷)是 Syilx (肖爾西)族的傳統領土,Syilx 共分八個支族,其範圍包括 Okanagan (今Vernon),Kelowna,Penticton,Osoyoos,Similkameen 河谷和 Nicola 山谷(近梅利鎮) ,還跨越邊界到達華盛頓州的科維爾(Colville)。1981年,在加拿大境內的 Syilx 族人組成奧根國家聯盟(Okanagan Nation Alliance),統一與加拿大政府對話。 從Okanagan到Okanogan,國際邊界將科維爾部落從Syilx族分離(在Anarchist)。 Pandosy 神父傳道場 (1859)         在1859年奧根小徑的淘金路上,有一位神父也在隊伍之中,但他沒有走到菲沙河,在奧根湖畔就停了下來,他在湖畔陸陸續續設立一間教堂,一所學校和一些果園,最多養過550頭牛和35匹馬,這個宣道場不為毛皮商人或淘金客而設,而是為了服務 Syilx (或 Okanogan)族人,他就是潘多西(Pandosy)神父,是基隆那地區第一個歐洲定居者。         潘多西神父(Charles Pandosy, 1824-1891)是法國無玷聖母奉獻會的傳教士,23歲懷著滿腔熱情離開馬賽家鄉,乘坐篷車抵達俄勒岡。1848年,他首先在 Nez Perce 堡對原住民傳教,後來受奧懷酋長之邀轉到亞基馬部落佈道,與亞基馬首領魁金的表兄卡堅(Kamia...

卑詩的故事之三十:誰搬開了石頭

圖片
奧根山谷之二 — 哥倫北亞平原戰爭         Palouse 麥田是北美影人50個必遊之地,她被譽為北美洲的 Tuscany,這麼美麗的麥田,從前是個戰場!         Palouse (帕盧斯)是華盛頓州最東邊的一個大行政區,北邊是 Spokane,往東邊再過去就是愛達荷州,Coeur d’Alene (科達倫)族住在那兒,帕盧斯和 Spokane 都是地印地安族的名字,他們與住在 Okanogan 河的科維爾(Colville)部族,為了阻止白人定居者入侵,曾經和美國軍隊有過一段悲壯的創傷。 這麼美麗的麥田,從前是個戰場!         Colville (科維爾)部族是 Syilx  (肖爾西)大族8個支族的其中一支,Syilx  (或 Okanagan)人的傳統領土範圍涵蓋整個 Okanagan 河谷(音:「偶啃哪根」),奧根河谷進入美國境內,改稱為 Okanogan 河谷(音:「偶啃老根」),我則將之統統譯作奧根河谷,這條奧根河最後流入哥倫北亞河。在科維爾族人所處的哥倫北亞高原盆地是夾在 Cascades (瀑布)山脈和哥倫北亞山脈之間的一大塊丘陵盤地,這是世界上最大片的玄武岩平原,若非有融冰雪水滋潤,早就變成一片黃土沙漠。從前白人還未出現在這塊不算肥沃的高原之前,這裡每處地方都有很多不同部族的印地安人生活,但是每個部落各自獨立,以小單位自求生計,和平生活,從來沒有想過要組織一個統一的強大王國。         都是阿美利堅進入西岸地區的歩伐實在來得太過迅速,1821年,墨西哥剛剛脫離西班牙統治贏得獨立,隨即在1846年的美墨戰爭中一敗塗地,將加州永遠割讓給阿美利堅,剛好美國又從英國人手上獲得俄勒岡這片廣大的真空區域,正想辦法吸引人口佔領這些地理空缺,因此,橫陳在前面的石頭必須全數搬開! 小羅斯福在大蕭條時期,在Colville保留區建造了Coulee大壩(1933-42)。 Cayuse 戰爭 (1847~50)         Cayuse (卡尤西)族是哥倫北亞平原第一個苦主,他們曾經是大河南岸廣闊大地的主人,擁有數千匹馬和...

卑詩的故事之廿九:西雅圖酋長宣言

圖片
奧根山谷之一  —  空氣怎麼可以買賣?         自從俄勒岡條約生效後,哈德遜灣公司撤退至北緯49度,騰出權力真空。1851年11月,Denny-Boren 家族,Maynard 醫生和 Henry Yesler 等丹尼黨人從波特蘭起行,沿著 Duwamish 河走廊北上進入普吉海灣(Puget Sound),他們遇到了 Si'ahl (西雅圖)酋長,酋長天真的以為這些從美國來的白人,會像海灣公司的毛皮商人那麼友善,酋長鼓勵他們建立交易站,和族人做貿易,他們真的做了,而且佔有土地的規模較以前海灣公司的貿易站大上很多倍,不過,丹尼黨人要的不祇有貿易,他們要拿走所有一切。         1853年,Issac Stevens (以薩·史蒂文斯)被皮爾斯總統(1853-1857年在任)指派,擔任新成立的華盛頓領地第一任州長,並兼任該地區的印地安事務和北太平洋鐵路調查局的主管。史蒂文斯少校是西點軍校高材生,參與過美墨戰爭(1846-47),是一個對印地安人毫不留情的人,他這次他接任新職,隨即循著 St. Helens 山徑來到普吉灣區,借總統之名,沿途向印地安人「購買」整片土地,他要求西雅圖酋長按照指示,乖乖遷進他為印地安人圏定好的「徒置區」。 1853年 Stevens 揮軍越過 St. Helens 山,要向西雅圖酋長「購買」整片土地。         Si'ahl (或 Sealth, 1790-1866) 是 Suquamish 部落酋長,世代居住在普吉海灣,他們是海岸 Salish 族的支族,很早就跟海灣公司的白人熟識,西雅圖甚至說他的父親曾經看見過溫哥華船長帶領的兩艘戰船,毛皮獵人笑笑的並不回話,祇管稱呼身裁高大的西雅圖作 “大個子”。         西雅圖的父親是 Suquamish 部落的酋長,母親是 Duwamish 族酋長的女兒,他繼承了父母兩國酋長的榮耀,在 Elliott 港灣建立了強大的聯盟,由於他的勇氣,膽識和領導才能,很快成為普吉海灣六部聯盟的首領。他們和毛皮獵人一直維持著友善關係。         西雅圖酋長面對史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