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的故事之卅三:弗農與阿伯丁
Vernon 訪古
1862年8月,比利·巴克(Billy Barker)在北方發掘出 Barkerville 的大金礦,更多人夢想趕往北方發財,不過有三位英國軍官,霍頓上尉與弗農兄弟並不這麼想,他們決定辦理退役,一起定居在奧根湖北面,在那個名叫 Kalamalka 湖的湖頂位置養牛,就近為礦工提供肉食,而不像其他商人祇是從俄勒岡趕牛上來屠宰。
1863年,霍頓上尉(Charles Houghton, 1839-1898) 用克里米亞戰爭的戰士授田金開闢了 Coldstream 牧場,成為該地區第一個牧場。沒有多久,Louie Christien 和他的朋友 William Peon 在牧場東面約40公里的櫻桃溪又發現了金礦,維多利亞派遣政府代表前來調查,霍頓上尉與殖民地秘書的探險隊官官相顧,帶領穿越櫻桃溪到達哥倫比亞河,回來後被任命為此區的太平紳士。不久之後,卑詩加入加國聯邦,霍頓軍官被獲選前往東岸擔任下議院議員,沒有辦法兼顧牧場,便將牧場轉賣給同是愛爾蘭同鄕福布斯·弗農兄弟。
![]() |
Coldstream 在 Kalamalka 湖頂位置,該湖含豐富碳酸鈣,有千色湖美譽。 |
櫻桃溪淘金 (1865)
櫻桃溪的礦址位於水壺溪的上游,是現在被形容為後山(back country)的六號公路上,當時森林和土壤阻絕了入山的去路,非常困難進入。直到1877年,從弗農鎮穿過藍泉谷的新道路的出現,家庭誕生了,Cherryville 成立了,到了1895年,櫻桃溪再次發現黃金,於是又新興了一個小型黃金礦區,大約有200名礦工前來開採。
現在 Cherryville 祇有幾百名居民,卻仍維持著社區博物館,高爾夫球場,一間始自1952年的綜合商店,淘金客營地以及餐廳,該營地於2015年由新主人接手,住宿餐飲場所無休,老闆說:夏天客人來玩淘金,冬天來玩雪地越野車,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卡好!在櫻桃溪附近有一個在河邊的露營地有一點有趣,它以沒有水,沒有電和沒有網路作為招睞。
六號公路是我在加國走過最曲折和最大彎道的公路,道路攀過蒙納西山口進到哥倫比亞河岸,有一條免費渡輪帶你進入 Slocan 銀礦區的「銀都斯洛坑」,不過,六號公路在 Cherryville 之後,沿途再沒有幾戶人家,袛見到幾隻禿鷹和滿地行走的火雞。
![]() |
在多彎曲折的六號公路,你可看見很多野生禿鷹,火雞,孔雀和鵪鶉。 |
卑詩淘金熱朝結束後,很多人開始落戶耕種,在氣候宜人的奧根山谷尤其顯著,1867年,另一位出生自魁北克的法國裔淘金客 Luc Girouard (1821-1895),當他從山上下來,就在天主教傳教士經常路過的天鵝溪畔,建立一個灌溉系統闢作農地種植。吉拉德在24歳時離開家裡,先後在波士頓和五大湖區工作,後來再去加州尋夢,他於1861年到達卑詩淘金,主要在櫻桃溪工作。
吉拉德的農場位在弗農兄弟的牧場附近,當時被稱為「傳教士山谷」(弗農市的前稱),他耕耘有成,晩年被委任為太平紳士,並於1895年永遠留在他所捐贈的墓地上。吉拉德的舊地不久即被開發,祇剩下他在1867年建造的小木屋(Girouard Cabin),在1884年成為他的郵局,現被移放至 30 Ave 與 30 Ave 的夾角處(近35街),成為弗農市現存最古老的房屋。
![]() |
Girouard 留下他在1867年建造的小木屋,是卑詩大陸名列第二十名最古老的房屋。 |
阿伯丁伯爵果園運動
話說福布斯跟隨他的哥哥查爾斯·弗農中尉來到湖頂之後,也在櫻桃溪挖了一陣子黃金,直到1866年才正式落戶。自從接管了霍頓的 Coldstream (冷流)牧場之後,便更積極購買土地,將弗農牧場規模逐漸擴大到13,000英畝,放牧2,000頭牛,成為該區最大的牧場,福布斯亦於1875年當選卑詩省議員,從此踏入政壇,他也就是弗農市名稱的由來。
1891年10月,太平洋鐵路有一條奧根支線(S&O)從 Sicamous (西卡莫斯)通到弗農,她帶來了蘇格蘭的阿伯丁伯爵,伯爵透過掮客 GG MacKay (麥凱)介紹,最先在基隆拿購買了 John McDougall 的牧場(冷杉別墅),然後麥凱又為伯爵購買了弗農的牧場,麥凱則在弗農建造了美侖美奐的 Kalamalka 飯店。1893年,太平洋鐵路跨足河運業務,第一艘蒸氣船 SS Aberdeen 號(1893-1919)正式下水,後來又陸續增加了三艘蒸氣輪船來往弗農、基隆那與彭蒂克頓之間,使得弗農市一度成為奧根湖谷的農產品運輸中心和經濟中心,經濟欣欣向榮,直至鐵路支線自1926年再延伸至基隆那,弗農的機遇才發生變化。
![]() |
1891年 S&O Railway 到達 Okanagan Landing,此紅磚車站為1911年重建。 |
1891年10月,阿伯丁伯爵(John Hamilton Gordon), 1847-1934)以50,000元購買了弗農牧場之後,便將其名字改回 Coldstream 牧場。阿伯丁伯爵順應奧根湖區陽光充足的氣候,他進行了大規模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工程,首先在 Coldstream 牧場的200英畝土地上種植了25,000棵果樹,然後又在基隆拿建立了 Bankhead 果園,他大量種植蘋果,梨子,櫻桃以及啤酒花,發起將牧場轉作果園。正當阿伯丁伯爵開始從其果園出口水果時,奧根山谷的牧場主人們才完全意識到商業果園的潛力,牧場主人於是起而效法,隨即造成風潮,整個湖區瞬間從牧牛場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果園,使得奧根山谷一度成為當時加拿大規模最大的水果産區。
弗農名宅訪査
在1893-98年之間,阿伯丁伯爵被委任為加拿大總督,他大力鼓吹英國人移民來到奧根湖區參與種植,好將土地賣給他們,有很多英國人中產階級甚至上流階層因其貴族光環而移居該區,弗農耕地從1890年的每一英畝五塊錢,到了1908年暴漲至每英畝100元。
在眾多新移民之中,Samuel Sommerville 就是其中之一,他於1895年在古居雲集的 Pleasant Valley 路(3401號)建造了一座兩層半至三層樓高的豪宅,被描述為維多利亞後期的複式山牆風格。1921年,此屋由意大利 Sermoneta 公爵 Leone Caetani 購得,故大家習慣稱之為 Caetani House。這位意大利公爵是弗農著名畫家 Sveva Caetani 的父親,Sveva 和母親一直在上址居住,直到1994年將房屋和土地捐贈給弗農市,現被市府作為 Caetani 文化中心,亦提供給藝術家和作家用於短租居住。
在 Pleasant Valley 路這個古老街區的名宅可不少,Mohr 是 Smith 鋸木廠的領班,他為自己建造於1893年的 Mohr 華廈帶有7個山形天窗的斜屋頂,是弗農市唯一採用第二帝國風格的建築(32Ave 2301號),該風格在1870至1880年代成為加拿大聯邦建築的官方風格(例如總理府與國會山莊)。再往南走,Campbell 之家是安妮女王風格的中世紀變體(30Ave 2203號),它是牧場主和礦場主 A. Morden 於1898年建造的。上述所提及的名宅已受保護,可是這座1901年的古屋現正掛牌出售,可能隨時消失(Pleasant Valley路3303號),它與 Caetani 之家相隔兩個門號,其隔鄰更富麗的32XX號也有類似情況。
![]() |
上述名宅已受保護,這座1901年的古屋可能隨時消失。(在Pleasant Valley路) |
弗農最氣派的莫過於大建材商 S.C. Smith (史密斯, 1849-1933)的 Smith 故居(32Ave 1705號),史密斯來自安省,自從1890年代創辦了窗扇和門製造工廠,是當地建築材料的主要供應商。史密斯在恩德比和 Naramata 都擁有鋸木廠,在彭蒂克頓也擁有伐木場。1911年,史密斯又收購了基隆拿鋸木廠,事業達到高峰,直到他去世的時候,他一直是弗農市最大的雇主。
史密斯這座兩層高的荷蘭殖民地風格豪宅位在東山坡頂,是由建築師 RB Bell 設計,建築商 TE Crowell 建造,其擁有一個荷蘭拱形屋頂,山牆和雙層門廊皆由 Tuscan 圓柱支撐,簷懸飾有華麗托架(modillions),閣樓上有一個帶彈力地板的宴會舞池,這座豪宅耗資13,000元,費時三年,最後在1908年始告落成。1956年,天主教堂將之購買作為聖安妮修女會的修道院,然後在1981年,天主教堂將此屋轉讓給弗農市政府,市府隨即交給弗農社區音樂學院運用至今。
![]() |
Smith House (1908)後座還附設馬車房,以其高品質的建築設計而受到重視。 |
在 Smith 故居斜對面是多産建築商 Thomas Crowell 的第二棟住家(32Ave 1800號),Crowell 擅長興建磚砌房屋,他在1902年還購買了 Vernon 磚廠,掌握住原材料優勢,其著名的成績包括有:Kalamalka 飯店(1891),Park School (1893),Mackie 湖屋別墅(1910),弗農火車站(1911),軍械庫(1913)等市内重要的磚混建築。Crowell 於1910年為自己建造了這一愛徳華時代復興風格的紅磚大屋,取代他建於1893年的安妮女王風格第一棟住家(在第27街2805號),這兩幢房屋至今皆可看到。
對於歷史建築迷來說,1893年是一個古老年份,弗農市與此同年的建築物還包括市中心的 蒙特婁 (BMO)銀行(32街2908號),WC Pound 的動物標本店(30 Ave 3204號),以及失去了美麗上層的 Kalamalka 飯店(1891)等,都是市中心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寒流在冷流牧場
1906年,阿伯丁伯爵找了另外七個股東共同成立了冷流地産公司,有一位來自蒙特婁的商人 Rupert Buchanan (魯珀特·布坎南)從冷流牧場得到 Kalamalka 湖濱的一塊土地(包括一座約在1890年建造的大穀倉),魯珀特委託魁省的建築師 Robert Findlay 結合東岸工藝和城堡折衷風格設計,由弗農著名承包商 TE Crowell 建造了一座湖濵別墅,該別墅於1910年落成,被認為是當時 Coldstream 地區最有品味的私人豪宅。
當魯珀特·布坎南家庭於1925年離開該區時,他們將別墅賣給了 Layton 家庭。Hugh 和 Grace Mackie 夫婦是 Layton 夫婦的好朋友,他們在弗農市創辦了一所貴族男校,Mackie 夫婦非常喜歡這座別墅,便在1940年購買了這所房子,享受從學校退休後的幸福生活。
現在這座被稱為 Mackie 湖屋別墅內部和外部均保留了所有原始建築結構,有四個高大的煙囪和高高的城堡鐘形屋頂,上層覆蓋有裝飾的板條壁板,雙懸式木窗和彩繪玻璃,室内還保存著 Mackie 家族典雅的家具和工藝收藏品。Mackie 湖屋後來由 Mackie 夫婦五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兒子 Paddy Mackie 成立了基金會,讓湖屋得以提供給藝術家短租,也對大眾開放預約參觀。
![]() |
Mackie Lake House (1910)四個高大的煙囪和高高的城堡鐘形屋頂格外醒目。 |
回到 Coldstream 牧場,諾大的果園既沒有種植者所期望的豐厚利潤,也沒有田園詩一般的詩情畫意。灌溉和採收需要大量勞力是必不可少的,凛烈的寒風隨時準備殺死成熟的果樹,將水果推向市場是一個持續的挑戰,巔簸的公路無法長途運送細膩的軟性水果,種植者完全依靠鐵路將產品運出園區,不過太平洋鐵路的運費以昂貴聞名。
1910年代開始,卑詩農業普遍陷入產銷困難,大型果園和牧場出現永無止境的虧損,1920年,阿伯丁伯爵最終了結投資,退出經營,Coldstream 牧場由其股東之一的 James Buchanan (詹姆斯·布坎南)爵士接手,1924年再轉至其獨生女凱瑟琳名下。不過弗農是一個繁榮的社區,太平洋鐵路不斷積極吸引新移民到達該區。
在二次大戰期間,牧場曾被徴用作為士兵訓練營,也有大量日裔移民從集中營被派遣到果園工作,是其中一個歷史標記。二戰之後,牧場被重組為 Coldstream 牧場公司。農場營運平淡無奇,只能以分割出售地段增加收入,現在臨湖的土地都變成優質別墅社區,或售作果園,直到1994年,新主人 Keith Balcaen 將其後山剩餘的牧地回復到牧場管理。
![]() |
放眼望去這個山谷從前都是 Coldstream 牧場土地,後來不斷被分次出售。 |
弗農是奧根山谷最早發展起來的大城市,據估計,在1892年太平洋鐵路弗農支線完工後,有近一千名退役華工留在弗農地區,故在弗農和基隆那都先後形成了唐人街,他們有些經營餐館,旅館,雜貨店和洗衣店,但絶大多數人還是為農場採摘水果或從事其他低薪工作。其中由吴樹廣(音譯)開設的廣興隆歷史最久,它從1893年一直營業到1946年(在 Coldstream Ave 夾33街的東北角),是弗農市最著名的華人商號;此外還有一個年代久遠的洪門會所(致公堂)設立在弗農市第28大道北轉入第33街,該會所在1952年又增建了一幢兩層樓高的磚石建築。但是受到排華法打擊,華人嚴重凋零,到了1960年代,弗農華人的數量祇剩下幾十名,隨著1978年一場毀滅性的大火,華人的建築幾乎全毀,宣告弗農唐人街的時代終結,唯一留下致公堂增建的磚石大樓,其現在被用作 Gateway Homeless 收容所。
![]() |
昔日的弗農唐人街祇留下致公堂的磚石大樓(1952),已完全消失在歷史之中。 |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自:
維基百科與加拿大百科網頁
Canada's Historic Places 網頁
Coldstream 牧場網頁:http ://coldstreamranch.ca/
Memory BC 網頁:https://www.memorybc.ca/coldstream-ranch/
Mackie Lake House 基金會網頁:https://www.mackiehouse.ca/history/
弗農市政府網頁:
https://www.vernon.ca/sites/default/files/docs/building-planning/permits-applications/heritage_register.pdf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