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卑詩的故事之九:菲沙河谷探勝

圖片
淘金大道之一  — 菲沙河谷 淘金         1858年,當舊金山祇有六萬人口,西雅圖還是一個幾百人的小村子的時候,菲沙河谷,岩溪和巴克維爾先後發現黃金,有幾萬人從美國同時湧進卑詩淘金,開啟了卑詩的歷史。採礦活動嚴重影響自然生態,帶來天花、麻疹和其他流行疾病,幾乎滅絕每一個第一民族部落,但也帶來了卑詩急切需要的人口增長。殖民地政府為了聯接黃金窩,故興建了可以讓篷車通過的卡里布篷車大路,又稱為“女王大道”,這是一條600公里長的商業大道,留下許多人物,房屋和故事。在接著卡里布淘金之路的文章,我將帶大家跟隨淘金客的腳歩,走一趟這條通商大道,全程地毯式的逐一探訪這些故事!大家知道誰是卑詩大陸第一個誕生的白人孩子嗎?本文將有答案。 卡里布篷車之路沿著淘金大道通向巴克維爾。 卡里布篷車之路         卑詩大陸早期沒有道路,1846年,時任哈德遜灣公司首席道格拉斯派遣著名探險家安德遜(Alexander Anderson, 1814-1884)尋找從新喀里多尼亞通到太平洋海岸的毛皮貿易路線,安德遜探索了哈里遜湖和利盧埃特之間的一系列河流,湖泊和原住民小徑,得出的結論是:這些路線都像菲沙河一樣,不切實際,不過,他建議了由希望堡通過 Manson 山脊和 Tulameen (圖拉明)到達甘露堡,然後再接往亞歷山大堡的替代路線,取代難以通行的菲沙峽谷,也就是自1848年至1860年海灣公司採用的「毛旅小徑」,將人貨從海岸運送往新喀里多尼亞。         早期淘金客從海岸到達利盧埃特,則是依循安德遜提供的另外一條線索,他們從哈里遜湖攀上 Lillooet 湖進入 Pemberton (彭伯頓),然後沿著現在未被編號的「彭伯頓搬運古道」,經過 Anderson 湖和 Seton 湖搶先到達利盧埃特,這條被礦工走出來的步道,避開窒礙難行的菲沙河谷,被戲稱為「Lillooet 牛徑」。在卑詩淘金熱初期,淘金者完全需要靠個人體力,自行背負物資健行通往淘金區,於是,建設一條可以讓毛騾通過的道路,加快人員和物資進入黃金礦成為當務之急。 Seton 湖水道最早被淘金客採用,後來成為大東方鐵路行駛路線。         ...

卑詩的故事之八:卑詩有多少金礦

圖片
卑詩淘金熱         1856年,在當時的菲沙河谷還是一片蠻荒野地,沒有任何定居者,黃澄澄的金沙就在菲沙峽谷的河邊意外地被發現,原住民將之帶回到甘露堡,哈德遜灣公司道格拉斯首席向總公司報告,總公司深怕淘金會影響其毛皮貿易收益,所以命令封鎖消息。1858年3月,正當加州的淘金熱度逐漸減退,有消息傳出一艘船帶著800盎司黃金從維多利亞抵達舊金山,當時整個北美洲都淘醉在加利福尼亞取得的輝煌財富,第一批礦工聽到風聲後立刻展開行動,離開舊金山衝向北方前往菲沙河探險,其中一個是由 James Moore 帶領的隊伍,他們在耶魯堡下游約兩公里的石灘上準備午餐,隊伍中有一個年輕人 Edward Hill,他注意到長滿苔蘚的岩石上閃耀金光,他們掏出金鍋,很快便提取了驚人數量的黃金顆粒,成為菲沙河上第一批發財的人。於是紙再也包不住火,美國報紙和雜誌大肆報導了在英屬美洲(「British America」)的菲沙河上發現金礦的新聞,許多加州淘金客立刻放棄舊金山礦區,前仆後繼地轉戰菲沙峽谷,這個石灘就是開啟卑詩淘金熱的 Hill's Bar。 卑詩黃金最早是在 Hill's Bar 被發現,灘上留著後來輪船停靠的痕跡。 菲沙峽谷淘金         當時溫哥華島總督是曾經歷過痛失俄勒岡慘痛經驗的詹姆士·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 1803~77)。Douglas 是蘇格蘭地主與非裔媽媽生下的 “Creole” 混血兒,他自16歲加入西北公司,43歲接任哥倫比亞特區的首席交易員,1851年被任命為溫哥華島殖民地的第二任總督。這時溫哥華島殖民地總督的權力很小,因為按照當時的人口比例,總督可支配的人力不超過到40人,而且溫哥華島殖民地總督對當時的卑詩大陸沒有管治權,英廷任由這片被其尊貴的工業家首相 Robert Peel 爵士(1841-1846年在任)認為是「無關緊要」的西北大地「放牛吃草」。         道格拉斯眼見美國人又再蜂擁越過12年前才被劃分的英美界線,深怕歷史重演,便緊急再次稟告英廷,建議在卑詩大陸儘快設置新殖民地以維護英國主權。維多利亞女皇同意,結束了哈德遜灣公司的貿易攏斷,並由道格拉斯兼任卑詩大陸殖民地的首任總督,以道格拉斯當時還兼任海灣公...

卑詩的故事之七:帕麗澤遠征

圖片
帕麗澤遠征 (Palliser Expedition)         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失去哥倫比亞河之後,英美邊境總算塵埃落定,但當美國的傳教士,礦工,農民,甚至軍隊已經浩浩蕩蕩湧進俄勒岡小徑,而且美國對跨越美洲大陸鐵路的路線調查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對加拿大這塊殖民地卻缺乏了解,帝國甚至沒有可靠的地圖,任何相關資訉僅靠哈德遜海灣公司的報告提供。 海灣公司一直告訴英廷說加拿大不宜人居,以免破壞其貿易攏斷。         約翰·帕麗澤(John Palliser, 1817-1887)是一位愛好探索冒險和狩獵野牛的愛爾蘭貴族,他從1847年到1848年,在美國大平原上進行了九個月的狩獵和旅行,並於1853年出版了他的書《獵人在大草原上的孤獨漫步》,獲得巨大的迴響。1857年,帕麗澤當選入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便立刻向皇家地理學會提交了一項考察探險計劃,該計劃從紅河殖民地出發,探索北薩斯喀徹溫河與南部美國邊界之間,和人煙罕至的洛磯山區,對加拿大這塊幾乎未知領域作深入科學調查。         帕麗澤的申請很快獲得同意,並得到5,000英鎊補助,以及哈德遜灣公司的交通支援。探險隊由帕麗澤帶領,還被指派了四名成員,他們分别是瑞士植物學家波佐(Eugene Bourgeau, 1813-1877),蘇格蘭天文學家蘇利文(John Sullivan, 1836-?)以及博物學家,也是地球磁場專家的布萊克斯頓(Thomas Blakiston, 1832-1891),最後一刻被推薦加入的是 Hector (赫特)博士,James Hector (1834-1907)是一位英國外科醫生,也是一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的名字後來在洛磯山上耳熟能詳。 我們是退休族,沒有獲得補助,對加拿大進行很多次風景調查。 帕麗澤三角線 (Palliser Triangle)         1857年5月15日,帕麗澤和一群人開始這次探險,他們乘坐蒸汽船駛過休倫湖和蘇必利爾湖,然後改乘獨木舟進入威廉堡,越過湖區之後,由哈德遜灣公司提供馬車,將他們送到下 Garry 堡,在紅河,帕麗澤僱用了許多梅蒂斯嚮導協助西行。帕麗澤此行有兩個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