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卑詩的故事之廿四:巴克維爾賞古精華

圖片
Barkerville  導覽(上) —   巴克維爾歷史房屋         巴克維爾位於卑詩內陸高原偏遠的山區,卻是卑詩省的發祥地,故早於1924年便被加國政府宣佈為國家歷史遺址,1958年卑詩紀念巴克維爾一百週年時,省府宣告成立巴克維爾歷史遺產村將之加以保護,並於2004年交由巴克維爾文物信託會管理,該會僱用超過150名員工,使之成為北美西部最大的生活歷史博物館。時至今日,當你走進這座生活歷史博物館,你會驚嘆發現,她保留的歷史那麼豐富詳實。         巴克維爾保存著125間古蹟,每間房屋陳列室的展品,一切佈置都非常講究地盡力維持淘金時代的模樣,每年暑假,都有專業演員裝扮成歷史人物,為你訴說過去的事件和解釋文物典故,冀求重現當年風貎,有一些店鋪如中,西餐廳,麵包店,糖果店,照相館和禮品店皆如常營業,甚至皇家劇院的話劇秀和舞蹈表演都維持當年戲碼,還有馬車帶你遊覽園區。 巴克維爾是卑詩省耗資最龐大的生活遺產村,保留的歷史非常豐富詳實。 沙龍大火         篷車大道建成後,商品和財物更容昜進出,只要六至七天的時間,就可以把貨物和乘客從大埠運到巴克維爾,道路是出奇地安全的,金砂不需要勞煩黃金專員的武裝隊伍護送,僅靠 Barnard 的貨運服務就可以「使命必達」。在早期眾多旅客之中,其中有一群由荷蘭和德國妙齡少女組成的「Hurdy Gurdies」(胡迪)舞蹈團,被一些被稱為「胡迪老闆」(Boss Hurdy)的人帶領,一直從舊金山跟隨淘金客來到了卡里布,這些女孩不會說英語,在孤立和遙遠的北方,卻像好萊塢明星一樣受到歡迎,成為各家沙龍店的主要景點,礦工可以用一美元與她們共跳一支舞,以此博取芳心。 其中最著名的 Bella Union 沙龍店,是由名媛 Fanny Bendixon 開設。 Fanny Bendixon 隻身闖蕩到巴克維爾開設沙龍,當時她的年齡已不小了!           Fanny Bendixon (芬莉, 1820-1899)出生於法國,大約在25歲時登上前往舊金山的輪船,她曾經是黒幫老大的情婦,後來和比她小5歳的 Loui...

卑詩的故事之廿三:鬼城巴廸安

圖片
Lillooet 的  Bralorne 大礦場         在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正當卡里布的金石英礦公司開採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溫哥華有一位金融家 Austin Taylor (奧斯丁·泰勒)也勇於「危機入市」,他在 Lillooet (利盧埃特)的橋河地區接收了一座礦山,這座礦山被認為是卑詩省含金量最豐富的金礦,她與同期的金石英礦,成為挽救當時卑詩省經濟的兩盞耀眼明燈! 許多人不知道,在Lillooet附近有一座卑詩省含金量最豐富的大金礦。         若沿著 Bridge River (橋河)公路行駛約105公里進入 Golden Bridge (金橋)地區(從彭伯頓進入則是90公里,但山路耗時更長),有一個含金量非常豐富的 Bralorne (巴朗)礦場。這個硬岩金礦自從1860年代已被一位名叫 Cadwallader 的人發現,可是道路一直被 St'at'imc (士達利姆)族的 Hunter Jack 酋長封鎖,礦工們一直無法進入。直至1870年代,Hunter Jack 酋長始在 Bridge 河上設立擺渡,開放讓白人通過橋河進入 Bridge 河河谷,但在初期,進入該地區的人很少,金橋地區在1890年的人口普查中祇有四十名居民,因而得到「四十大盜」的封號。 在 Bridge 河有一個由三條魚組成的大圖騰,保衛著 St'at'imc 族富裕之地。         到了1897年,金橋地區掀起淘金熱,有數十個礦坑圍繞在 Cadwallader 溪開採,其中包括利盧埃特先鋒飯店老闆 William Allen 擁有的先鋒(Pioneer)金礦,以及洛恩(Lorne),金王(Golden King)和侯爵(Marquis)等四個礦場較為大型。橋河金礦與菲沙河的砂金不同,它的岩床被埋藏在地下很深層的石英脈中,如果沒有充足資金和重型機具很難開採,這些礦場財力不繼,結果爛尾收場! 從前從 Lillooet 進入 Bralorne 祇是歩道,該公路至近年才建設完成。         橋河這些礦場直到1932年才被大型開發,在大蕭條時期初期,溫哥華金融家 Aus...

卑詩的故事之廿二:威爾斯最後的榮景

圖片
Wells 公司鎮的華麗轉身            如果沒有金石英礦,就不會保留得到巴克維爾。卡里布的淘金大約經歷了四個階段:1860-63年為發現階段,各個礦工最初僅以鋤頭,鏟子和金鍋這種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在河床上淘得黃金;1864–67年為成熟階段,必需運用豎井和隧道採礦方法,再用水車將地下水份抽乾或用以清洗礦物;以及1868-90年的水力採礦階段,礦場需使用水柱沖洗山坡分離砂礦的沉積物,在此階段,威廉溪的土地幾乎翻轉過一遍,兩岸山谷的樹木被全數砍除,祇剩下採礦工事和房屋。1890年以後,採礦重點轉移至資本密集的企業形式,例如用更強力的液壓及鑿井設備,使深層岩金與礫石分離,這時巴克維爾的經濟非常興旺,鎮上新建了不少房子。威廉溪上的採礦作業大約到1920年代結束,經過近一百年的休養生息,現在礫石堆上已經重新佈滿植被,而且林木茂盛,完全看不出曾經被翻滾過的痕跡。 威廉溪上的採礦作業大約經歷了四個階段,大約在1920年代結束。         1863年,在卡里布黃金山區,估計有超過100家公司和3,000個礦權,雖然在1875年之前,黃金產量未被官方準確記錄,據稱該區在頭兩年就挖出了450萬美元的黃金,在1863年最高峰時期産出超過400萬美元,總計從1861年至1875年,約共生產了3,000萬美元的黃金(換算現値約60億美元),若以1930年代在金石英礦開採之前的380萬盎司總産量估算,其數量約佔總産量的四成。(在1934年以前,黃金每盎司價値20美元,但礦區收購價約為16美元)         卡里布河川的黃金長挖長有,巴克維爾形成一個定居型的長期鄕鎮。         在1868-1890年之間,卡里布總共有18座早期的水力礦場,分別分布在威廉溪,松雞溪,Lowhee 溪,Wingdam 和閃電溪等這些主要産金地點。在這段時間,Aurora 公司通過在 Conklin Gulch (巴克維爾東坡)的隧道採礦,總共發掘了150萬美元;從愛爾蘭來的 Patrick McKenna  繼承了他叔叔 Daniel Grimsby 的 Sheep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