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的故事之廿二:威爾斯最後的榮景
Wells 公司鎮的華麗轉身
如果沒有金石英礦,就不會保留得到巴克維爾。卡里布的淘金大約經歷了四個階段:1860-63年為發現階段,各個礦工最初僅以鋤頭,鏟子和金鍋這種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在河床上淘得黃金;1864–67年為成熟階段,必需運用豎井和隧道採礦方法,再用水車將地下水份抽乾或用以清洗礦物;以及1868-90年的水力採礦階段,礦場需使用水柱沖洗山坡分離砂礦的沉積物,在此階段,威廉溪的土地幾乎翻轉過一遍,兩岸山谷的樹木被全數砍除,祇剩下採礦工事和房屋。1890年以後,採礦重點轉移至資本密集的企業形式,例如用更強力的液壓及鑿井設備,使深層岩金與礫石分離,這時巴克維爾的經濟非常興旺,鎮上新建了不少房子。威廉溪上的採礦作業大約到1920年代結束,經過近一百年的休養生息,現在礫石堆上已經重新佈滿植被,而且林木茂盛,完全看不出曾經被翻滾過的痕跡。
![]() |
威廉溪上的採礦作業大約經歷了四個階段,大約在1920年代結束。 |
1863年,在卡里布黃金山區,估計有超過100家公司和3,000個礦權,雖然在1875年之前,黃金產量未被官方準確記錄,據稱該區在頭兩年就挖出了450萬美元的黃金,在1863年最高峰時期産出超過400萬美元,總計從1861年至1875年,約共生產了3,000萬美元的黃金(換算現値約60億美元),若以1930年代在金石英礦開採之前的380萬盎司總産量估算,其數量約佔總産量的四成。(在1934年以前,黃金每盎司價値20美元,但礦區收購價約為16美元)
![]() |
卡里布河川的黃金長挖長有,巴克維爾形成一個定居型的長期鄕鎮。 |
在1868-1890年之間,卡里布總共有18座早期的水力礦場,分別分布在威廉溪,松雞溪,Lowhee 溪,Wingdam 和閃電溪等這些主要産金地點。在這段時間,Aurora 公司通過在 Conklin Gulch (巴克維爾東坡)的隧道採礦,總共發掘了150萬美元;從愛爾蘭來的 Patrick McKenna 繼承了他叔叔 Daniel Grimsby 的 Sheepskin (羊皮)公司礦權,其與巴克公司的礦權相鄰,Patrick 沒有僱用其他人力,完全親自發掘,也創造了13萬美元財富。
![]() |
前排從左至右,Sheepskin公司的木屋及礦井,華人阿泉與Beamish故居。 |
到了1895年,長期居住在巴克維爾的 Fred Tregillus 和 Tommy Blair 等人合資成立了 Cariboo Goldfield 公司,十幾年來,他們在 Black Jack and Burns 水力採礦公司(成立於1877年)的舊礦址上繼續取出了67.5萬美元的黃金。這間公司在1913年賣給 John Hopp,後者又於1929年移交給 Lowhee 礦業公司,這個 Black Jack 峽谷位在富田鎮的南面山坡上,其採礦作業一直持續到1940年代,是一個非常長壽的礦址!
![]() |
Black Jack峽谷自1867年就開始水力採礦,1895年成為Cariboo Goldfield公司。 |
在20世紀初期一片液壓開採的潮流裡,有一艘鏟斗式挖泥機在1924年被首次引入,那是由 John Kurtz 和 Charles Lane 用大卡車將它運進 Whiskey Flats 的 Ballarat 礦山,1928年,一根斧頭沉入125英呎的土地下,但是沒有撈出金子,他們的財富與家鄕一樣遙遠。這座被廢棄的軀體,聽說可以在前往 Likely 的山林小路上看得到,我們去過 Whiskey Flats,該地的採金活動仍然持續,由現在的挖泥機將礫石堆成一座座山丘,卻沒有找到當年的鏟斗式挖泥機。
![]() |
我們去過Whiskey Flats,祇見到淘金留下來的礫石,沒有找到當年的挖泥機。 |
Wells 最後的榮景
開採黃金的故事尚未結束,在離開巴克維爾之後約10公里,有一個叫 Wells 的小鎮,是1933年大蕭條末期,有一位來自新罕布夏州,畢生致力於探礦,名叫 Fred Wells (1861-1956)的探礦者創立。Wells 在1880年代便開始為卑詩省的採礦公司工作,他於1922年來到巴克維爾,在此區探礦多年。Wells 發現卡里布山區蘊含豐富的金石英砂脈,堅定認為仍然可能存在尚未發掘的金礦,他認為在威洛比最初在 Lowhee (洛熹)河發現的礦址,就是金脈被掩藏的位置。
![]() |
Lowhee河位於老 J 湖的東南角,Fred Wells堅信那處就是金脈的位置。 |
Wells 的理論被譏笑為:「很有見地,但缺乏地質知識。」不過,也有支持他的人,其中包括溫哥華的 William Burnett 醫師。Wells 的年紀已經不小了,探礦只為證實他的理論,Burnett 醫師邀請西雅圖的 Oscar Solibakke (索里巴克)擔任財務長,在那個經濟蕭條的時代,索里巴克找到其他幾位很有財力的投資者,並成功售出股票,共同創立了 Cariboo Gold Quartz (金石英)礦物公司。經過六年長時間籌備,金石英礦在老 J 湖邊建立一個叫 Wells 的公司鎮,於1933年1月正式開始開採。
![]() |
許多因採礦而建立的礦村最終淪為鬼城,Wells是極少數獲得重生的例子! |
Jack of Clubs 湖的名字源自一位也從密蘇里來的淘金客 William Giles,他習慣將鬍鬚修剪成樸克牌裡老 J 的形狀,因此這個很深的湖後來被稱為老 J 湖。
事實證明 Fred Wells 是對的,金石英礦場從牛山(Cow Mtn)豐富的斷層中,收益超乎想像。據統計,從1933年至1967年之間,在這一條金脈軸帶上,總共開採了120萬盎司黃金和10萬盎司白銀,總産値達4,200萬美元(若折算現値請再加上兩個零),其中金石英礦物産生86.3萬盎司黃金佔最大宗,島山礦場産出33萬盎司居次,若再加上之前錄得的380萬盎司,卡里布黃金區總産量超過500萬盎司,稱得上是北美洲最大的金礦之一,僅次於育空。
![]() |
在圖左面分別是建於1935年和1938年的Wells市政室及社區活動中心。 |
與此同時,從鹿茸溪通過到老 J 湖到蚊子溪這一條從東南到西北的金脈軸帶上,金石英礦公司的股東亦成立另外一間 Cariboo Hudson 公司在雪靴高原翻滾礫石;此外,一間由 Newmont 公司成立的島山(Island Mountain)地下礦場則於兩年後的1934年年底開始運作(其礦址在 Wells 鎮的西北方),加上原本的洛熹河礦場,總共有三家公司在附近運作。直至1942年,Wells 公司鎮的居民人數超過4,500人,內有舞池和健身房,賽馬場和棒球場,鄕鎮規模超過了當時的奎奈爾或喬治王子城,更是卡里布和卑詩省北部最大的鄕鎮和文化中心。
![]() |
Wells 公司鎮曾聚集了三家公司的礦工居民,也帶動巴克維爾再次復興。 |
1954年,金石英礦收購了島山礦場並將之更名為 Aurum 礦場,兩年後,Fred Wells 帶笑歸去,享年95歳。但是自從1934年1月到1971年布列頓森林協議破産之前,黃金官定價格一直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黃金生産價値逐漸追不上通貨膨脹速度,金石英礦運作了30幾年之後,收入逐漸不敷成本,終於在1967年將兩座礦場永久關閉,結束了 Wells 鎮的繁榮。
![]() |
Wells博物館原是島山礦的辦公室,期待與你分享他們過去的生活經驗! |
1980年,黃金價格大幅飈漲至400〜500美元,導致另一座蚊子溪礦場一度重新生產,一直持續到1987年金價回落後停産,這個蚊子溪礦雖然祇産生了3.5萬盎司黃金,但它還擁有世界上最大,尚未開採的露天鉬(molybdenum)礦床,是不銹鋼的主要成分。時至今日,金價再次飈升,有一間經過合併和改組之後的 Barkerville 金礦公司仍在此區開採,他們正在評估是否擴大規模,為 Wells 鎮重燃希望!
![]() |
除了Barkerville Gold Mines Ltd.外,卡里布許多小型採礦至今仍未間斷。 |
華麗轉身
隨著礦業時代遠去,Wells 礦村曾經意氣消沉,但是近年有愈來愈多藝術家和音樂家被吸引移居到這個有趣的小鎮,雖然 Wells 冬天常住居民不到一百人,夏天居民卻能維持二三百人,這是我們從奎奈爾進來,看到最多的人住和最多房子的村子了!下圖為島山藝廊,它原本是 Hill 家庭的肉品店,於1987年捐贈給島山藝術協會轉作藝廊,帶動了整個村子的藝術氣氛。
如果大家離開公路駛進 Wells 社區,你可感受得到她那朝氣蓬勃的藝術氛圍,村內有餐廳有旅館,許多傳統建築得到修復,包括 Wells 飯店,日落戲院和博物館等,很多房子被塗上鮮豔的色彩,也有很多由年青人開設的藝廊,一些戶外活動公司和小酒館,構成一幅令人讚嘆的風景。其中 Wells 飯店擁有餐廳,酒吧和15間客房,是1933年由溫哥華商人 Paddy Macdonell 建造,其後來又增建了八個有私人浴室的套房,一直是 Wells 的地標。
日落戲院建於1935年,位在 Pooley 大街的心臟地方,自從被同區另一家 Lode (樂都)戲院取代後,它一直是一個賭博場所,從1999年到2006年,日落戲院經過精心修復,現在成為表演場地。在其左側是建於同期的 Good Eats 大樓,它是卑詩省唯一仍然屹立的木製熨斗大廈,上下層分屬兩個不同單位,大樓的名字源於1959年開業的 Good Eats 咖啡廳,該咖啡廳已於1980年代初關閉,現址現在短租給巴克維爾的工作人員(演員)居住。在日落戲院右側原本是 Jack of Clubs 大飯店的所在地,但是它在1994年被火災燒毀。
Wells 毫無疑問也有華人的踪跡,華人攝影師周東海在1930年代末期曾經在 Wells 投資過電力公司,並建立了 Lode (樂都)戲院,該戲院於1985年被燒毀,幸好它的設備已搬遷到日落戲院,現址由 Northwoods 餐廳取代,此間餐廳位於26號公路的大道上,就在 Frog on the Bog (沼澤青蛙)精品店的對面,至今仍然營業。沼澤青蛙是一家富有創意獨特的禮品店和畫廊,他們販售當地藝術家豐富多樣的作品,區域的歷史書籍,還兼營戶外旅遊活動,該店不祇為營利,是表達另外一種生活態度。
洪標(Bill Hong,1901-1985)是巴克維爾聞人,在下圖最左面是洪標買給他的大兒子 Pat Hong (洪柏)的房屋,洪柏於1953年將巴克維爾的雜貨店轉移到 Wells,直到1973年結束營業,該房屋位於 Pooley 大街正中央,即 Wells 飯店斜對面,現為 Wells 飯店擁有,目前正在尋求買主。在圖最右方至今仍然是雜貨店,它們都是 Wells 最早期的房屋之一,至於中間的紅色小屋則是近年新建的住家。
![]() |
圖左曾是洪柏的雜貨店,現在是出租住家,圖右的房子現在仍是雜貨店。 |
世界級的 Bowron Lake
如今,Wells 作為藝術,文物古蹟和戶外探險而聞名,當地居民除了藝術創作或受聘在歷史村或礦場工作以外,亦多靠旅遊業維生,其附近有一條25公里的碎石路可通至 Bowron (鮑倫)湖省立公園,她由很多河流和湖泊組成一個周長116公里的大矩形水道,沿著湖泊,河流以及水路之間的航行,這塊荒野天堂是水禽,海狸和水獺和駝鹿的絕佳棲息地,灰熊,黑熊,山羊和麋鹿不在話下,週圍樹林還滿佈著無人打擾的美洲獅,灰狼,金剛狼和山貓等稀奇猛獸,其風光絕美,是一個世界級的獨木舟聖地。獨木舟環繞一周的越野旅行,大約需要七到十天時間才能完成(下圖有四段褐色為不容易航行的道段)。
![]() |
Bowron Lake由九個知名大湖組成一個矩形水道,是世界級的獨木舟聖地。 |
鮑倫湖原本被稱為熊湖,是一個最受卡里布礦工們歡迎的狩獵和釣魚的度假勝地。早在1868年,哈德遜灣公司的末代毛皮獵人 Kenneth Mcleod (1840-1911)便和他的瑞典籍大鬍子朋友 Neil Wilson 在鮑倫湖上建立漁業基地,將漁獲拿到巴克維爾鎮上出售。他們有一個魁梧的愛爾蘭籍鄰居 George Isaac (喬治·以撒),他善於架設陷阱誘捕,獨自在這片荒野生活了幾十年,以撒終於1919年,以撒湖和以撒河皆以其名字命名。
![]() |
Kenneth Mcleod 最早在鮑倫湖上建立漁業基地,他晩年定居在巴克維爾。 |
1912年,Jotty 和 Betty Wendle 夫婦在湖邊圏購了125英畝土地,設立了第一間度假木屋:Bowron Lake Lodge,他倆還在湖鍊周圍建立了許多小型的“中繼”小木屋,招待主要來自美國的遊客狩獵和釣魚。澳洲人 Jotty Wendle (1871-1963)於1895年從美國來到卡里布,自從在松雞溪 Hard-Up 礦坑取得成功之後,在1904年左右將太太 Betty 接來居住,Wendle 夫婦熱愛荒野,開始了鮑倫湖第一個具有規模荒野狩獵産業。
![]() |
Wendle 夫婦在鮑倫湖設立第一間度假屋,成為現在的Bowron Lake Lodge。 |
到了1920年代初,狩獵嚮導越來越多,野生動植物面臨極大壓力,Wendle 夫婦開始極力倡議要將鮑倫湖的四邊形湖區列入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禁止狩獵,省府終於在1925年以黃金專員約翰·鮑倫的名字為這塊野生動物保護區命名。Wendle 夫婦退休後,鮑倫湖度假屋於1932年由 Bill McKitrick 夫婦購得,至今由其第四代的 Mark 和 Kate 兩夫妻繼續經營,但因度假屋已被燒毀,目前祇有出租營地及獨木舟業務。Jotty 於1963年在巴克維爾去世,此後 Betty 搬到奎奈爾居住。
![]() |
Bowron湖現有兩間度假屋和一個營地提供住宿及戶外活動服務,質優價廉。 |
在眾多狩獵嚮導之中,Frank Kibbee (1868-1955)是最早期的嚮導之一,他於1907年便在鮑倫河的出口處設立了熊河商業小屋(Bear River Mercantile Lodge),1913年,他將該座房屋賣給了 Turner 溪的礦工 George Turner,並在 Subdivision 岔路的碼頭上建造了另一座房屋。Kibbee 在冬天的時候會回到巴克維爾居住,好讓他的三個小孩上學。
自從保護區成立後,Kibbee 被任命為第一任禁獵管理員,他於1932年將巴克維爾的房屋賣掉,定居在鮑倫湖碼頭。George Turner 後來成為省警,也在執行禁獵職務之列,熊河商業小屋及其營地至今仍然維持服務,房子當然已不一樣了,期間亦更換過很多主人。
![]() |
Mcleod和Wendle都有房子在巴克維爾,Kibbee故居在華人區(左中米白色者)。 |
鮑倫湖是一個未受污染的荒野,其航道的管理甚嚴,除了不可攜帶任何寵物進入外,也不可攜帶任何商業飲料容器,任何獨木舟下水前必先登記獲得准許,對獨木舟的軸重也有限制,冬天也禁止雪地摩托車在湖面上行走,所以如欲有意去探求其自然和寧靜,最好在當地租用獨木舟,可省去很多手續麻煩。
![]() |
鮑倫湖禁止狩獵,駝鹿攸然自得,是最容易看到的野生動物。 |
鮑倫湖第二間提供度假小屋是 Becker Resort,其歷史可追溯到1930年代,它於2019年才剛換上新的主人,但請注意,其較低價的小木屋是沒有洗手間和私人浴室的,較高價的木屋則附設有廚房,可住4人,相對於高貴的洛磯山脈而言,鮑倫湖度假屋質優而且價廉。
![]() |
若非耳朵上那一撮黑毛,山貓(lynx)與家貓沒大差別,在Bowron湖也易看到。 |
所有道路都有盡頭,卡里布淘金之路全程就介紹到這裡,下文我們將分四篇文章,為大家深度導覽巴克維爾歷史村,以及這些淘金成功者後來的結局。巴克維爾是一個歷史寶庫,那裡有更多寶藏等待大家親自前往發掘!
本文內容參考自:
皇家卑詩省博物館:
Quesnel museum 網頁
The Bowron…A Short History Presentation, By Jeff Dinsdale, 2019
https://celebratethebowron.com/2019/11/12/the-bowron-a-short-history-presentation/
卑詩省巴克維爾和威爾斯的Cariboo Goldfield的歷史和地質, 2008
Barkerville and the Cariboo Goldfields
By Richard Thomas Wright(2013)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