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卑詩的故事之三十:誰搬開了石頭

圖片
奧根山谷之二 — 哥倫北亞平原戰爭         Palouse 麥田是北美影人50個必遊之地,她被譽為北美洲的 Tuscany,這麼美麗的麥田,從前是個戰場!         Palouse (帕盧斯)是華盛頓州最東邊的一個大行政區,北邊是 Spokane,往東邊再過去就是愛達荷州,Coeur d’Alene (科達倫)族住在那兒,帕盧斯和 Spokane 都是地印地安族的名字,他們與住在 Okanogan 河的科維爾(Colville)部族,為了阻止白人定居者入侵,曾經和美國軍隊有過一段悲壯的創傷。 這麼美麗的麥田,從前是個戰場!         Colville (科維爾)部族是 Syilx  (肖爾西)大族8個支族的其中一支,Syilx  (或 Okanagan)人的傳統領土範圍涵蓋整個 Okanagan 河谷(音:「偶啃哪根」),奧根河谷進入美國境內,改稱為 Okanogan 河谷(音:「偶啃老根」),我則將之統統譯作奧根河谷,這條奧根河最後流入哥倫北亞河。在科維爾族人所處的哥倫北亞高原盆地是夾在 Cascades (瀑布)山脈和哥倫北亞山脈之間的一大塊丘陵盤地,這是世界上最大片的玄武岩平原,若非有融冰雪水滋潤,早就變成一片黃土沙漠。從前白人還未出現在這塊不算肥沃的高原之前,這裡每處地方都有很多不同部族的印地安人生活,但是每個部落各自獨立,以小單位自求生計,和平生活,從來沒有想過要組織一個統一的強大王國。         都是阿美利堅進入西岸地區的歩伐實在來得太過迅速,1821年,墨西哥剛剛脫離西班牙統治贏得獨立,隨即在1846年的美墨戰爭中一敗塗地,將加州永遠割讓給阿美利堅,剛好美國又從英國人手上獲得俄勒岡這片廣大的真空區域,正想辦法吸引人口佔領這些地理空缺,因此,橫陳在前面的石頭必須全數搬開! 小羅斯福在大蕭條時期,在Colville保留區建造了Coulee大壩(1933-42)。 Cayuse 戰爭 (1847~50)         Cayuse (卡尤西)族是哥倫北亞平原第一個苦主,他們曾經是大河南岸廣闊大地的主人,擁有數千匹馬和...

卑詩的故事之廿九:西雅圖酋長宣言

圖片
奧根山谷之一  —  空氣怎麼可以買賣?         自從俄勒岡條約生效後,哈德遜灣公司撤退至北緯49度,騰出權力真空。1851年11月,Denny-Boren 家族,Maynard 醫生和 Henry Yesler 等丹尼黨人從波特蘭起行,沿著 Duwamish 河走廊北上進入普吉海灣(Puget Sound),他們遇到了 Si'ahl (西雅圖)酋長,酋長天真的以為這些從美國來的白人,會像海灣公司的毛皮商人那麼友善,酋長鼓勵他們建立交易站,和族人做貿易,他們真的做了,而且佔有土地的規模較以前海灣公司的貿易站大上很多倍,不過,丹尼黨人要的不祇有貿易,他們要拿走所有一切。         1853年,Issac Stevens (以薩·史蒂文斯)被皮爾斯總統(1853-1857年在任)指派,擔任新成立的華盛頓領地第一任州長,並兼任該地區的印地安事務和北太平洋鐵路調查局的主管。史蒂文斯少校是西點軍校高材生,參與過美墨戰爭(1846-47),是一個對印地安人毫不留情的人,他這次他接任新職,隨即循著 St. Helens 山徑來到普吉灣區,借總統之名,沿途向印地安人「購買」整片土地,他要求西雅圖酋長按照指示,乖乖遷進他為印地安人圏定好的「徒置區」。 1853年 Stevens 揮軍越過 St. Helens 山,要向西雅圖酋長「購買」整片土地。         Si'ahl (或 Sealth, 1790-1866) 是 Suquamish 部落酋長,世代居住在普吉海灣,他們是海岸 Salish 族的支族,很早就跟海灣公司的白人熟識,西雅圖甚至說他的父親曾經看見過溫哥華船長帶領的兩艘戰船,毛皮獵人笑笑的並不回話,祇管稱呼身裁高大的西雅圖作 “大個子”。         西雅圖的父親是 Suquamish 部落的酋長,母親是 Duwamish 族酋長的女兒,他繼承了父母兩國酋長的榮耀,在 Elliott 港灣建立了強大的聯盟,由於他的勇氣,膽識和領導才能,很快成為普吉海灣六部聯盟的首領。他們和毛皮獵人一直維持著友善關係。         西雅圖酋長面對史蒂...

卑詩的故事之廿八:卡布里著名淘金人物

圖片
那些淘金幸運兒         回顧1859年夏天,鄧列維首先發現馬繩金礦,直到1860年7月,來自舊金山的律師 William Keithley (外號:K 博士),和他的朋友們: Henry Wolf (沃夫),George Harvey (哈維)和 Isaiah Diller (「孝子」迪勒)所組成的隊伍先後在喀富麗溪,Wolf Gulch 和哈維溪找到他們的財富,然後 John Rose,Ronald Macdonald 和 George Weaver (威化)等人亦發現了鹿茸溪與威化溪豐富的黃金礦床。於是成千上萬的淘金客湧上雪靴高原,並且翻越禿頭山脊(Bald Mtn.),搜索每一個溪谷。         原來卡布里的金脈處於一條西北向的寛闊通道上,攀過鹿茸溪北面禿頭山脊之後,威廉溪,洛熹河和閃電溪的大財富就等在那兒!這一條淘金之路,就稱為 "1861 Trail"。幸運如小提琴手 Richard Willoughby (威洛比)帶領另外三個人在洛熹河,接著是 Bill Cunningham (野性比爾)的三人小組和 Ned Campbell (金寶爾)的10人隊伍在閃電溪,後來還有 John Cusheon 在松雞溪以及 John Conklin 的 Conklin Gulch。 在Richfield有兩條山路,藍色箭頭指向篷車大道,左方山徑為“1861 Trail”。         巴克維爾毫無疑問是卡布里淘金的首都,從1861年到1863年,「大漢」荷蘭彪、比利·巴克、「傷心」卡梅倫,以及「長人」雅培、“Ned” Stout、「鋼條」Steel 與「孝子」迪勒都在威廉溪上先後找到的蘊藏量非常豐富的金礦。他們都是卡里布的大贏家,不過最後的下場卻如天壤之別。         據估計, 威廉溪在頭兩年就挖出了450萬美元的黃金,在1863年最高峰時産出超過400萬美元。若換算現値至少要乘上200倍。那些淘金幸運兒幾乎在一夜之間獲得那麼巨大的財富,他們後來的發展讓人好奇,以下是我收集回來的訊息,其中大部分是參考 Richard Thomas Wright 在2013年的著作:《Bark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