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的故事之卅六:奧字號水果之鄉


Oliver 與 Okanagan Falls



        1897年,海恩斯20歳的小女兒海絲特(Hester Haynes, 1877-1963)與 Fairview 金礦的黃金紀錄員 Charles Lambly (林百里, 1854-1907)結婚,海絲特搬到査理那個早在1884年便圏購的 Peachland 莊園裡,並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可是林百里突然因為肺炎去世,讓海絲特傷心了好一陣子。不過,知書識禮的海絲特旋即被在 Fairview 礦區執業的 Reginald White (懷特, 1873-1950)醫生暗戀,兩年後,懷特就將海絲特迎娶回家共譜春天。懷特婚後就將他的診所搬到當時新成立及不斷成長的彭蒂克頓,海絲特之後也為懷特生了另外兩個兒子,並協助彭蒂克頓市成立第一間醫院,兩人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直到海絲特86歲在彭蒂克頓去世。海絲特在先驅家庭環境中長大,並且熟悉當地原住民族人和居民,幸運的是,海絲特晩年出版了一本回憶錄,寫下她在奧根山谷的早年生活,為這三個家庭和當地留下重要的歷史紀錄。

Oliver 博物館原是卑詩省警察局(1924),屋後有一間從 Fairview 搬來的監獄。

Oliver 與 Fairview (1887)


        那個 Fairview 礦區已經湮沒在 Oliver (奧利弗)西面的山坡上,距離奧索尤斯約22公里,祇有很少人還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自從 George Sheenan 和 Fred Gwatkins 在1887年提出了第一個黃金礦權(Stemwinder)之後,Fairview 曾經發展為一個擁有500名人口的新興村鎮(當時奧利弗也被稱為 Fairview )。與此同時,在 Fairview 東部山區亦出現了 McKinney 金礦營地和 Greenwood 銅礦區,它們都可以從 Fairview 對面的 McKinney 山路進入,於是 Fairview 成為交通樞杻,很多商人改向 Fairview 聚集,儼然是奧根山谷南部的首府。但是 Fairview 和 McKinney 營地的榮景只持續了幾年,到了1900年代中期,這兩個地方的黃金開始用盡,大多數人陸續離開,位在山上的 McKinney 營地逐漸變成鬼城,有一些人留在 Fairview 耕種,因而得以倖存。

那個 Fairview 礦區已經湮沒,祇有很少人還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

        「祇要有水,在沙漠的強烈陽光下,幾乎任何東西都能生長良好!」1920年代是奧根南部的轉捩點,卑詩省長 John Oliver (1918-1927年在任)為了安置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退伍軍人,計劃在此地興建 McIntyre (麥金泰)崖水壩及建造灌漑系統,將沙漠變成果園,讓軍人們安居耕種,該項目名為「奧根南部土地計劃」(SOLP),於是奧利弗自1921年獲得成立為村,村民也以省長 J. Oliver 的名字取代原來的 Fairview 而成為地名。有了水就有生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利弗和奧索尤斯湧入了許多葡萄牙和德國裔農業移民,他們努力耕耘,地面上長出許多瓜果,曾讓奧利弗獲得哈密​​瓜之鄉的稱號。
        SOLP 的辦公室就是現在的鎮公所(Main 街6150號),那是一棟愛德華時代工匠風格的美麗建物。奧利弗至今仍然留下一些1920年代可看性及具有鄉土風情的建築,其中集中在 Kootenay 街和 Main 街,包括帶有塔樓和意大利風格的 Carl Collen 故居(Kootenay 街6116號),Collen 先生在大街上經營著百貨商店,該商店於1975年被燒毀;1922年羅馬復興風格的聯合教堂(Kootenay 街夾 Church Ave),以及具有流線型現代風格的奧利弗電影院(Main 街6367號)等。

Oliver 因為 SOLP 計劃而存在,SOLP 辦公室就是現在的 Oliver 鎮公所。

        自從1980年代開始,奧利弗村民陸續建立一些葡萄園,為奧根河谷最早成立的釀酒區,至今奧利弗成為擁有五千人口的市鎮,超過40間酒莊,並自譽為加拿大葡萄酒之都。令人遺憾的是,在奧索尤斯和奧利弗發展之初,儘管缺乏勞力,當地果園主人對東方面孔甚為排斥。根據 Royal BC Museum 網頁提及:在1921年的一次「出席人數眾多」的會議中,地主們承諾並同意不出售或租賃任何土地或建築物予東方人,也不得以任何身份直接或間接僱用東方面孔,以保持該地區的純粹顔色。幸好這個現象在1960年代以後獲得改變,尊重多元文化是加拿大最寶貴的核心價值!

Oliver 主街上的建築大多建設於1920年代,其火車站於1923年落成啟用。

McIntyre Bluff (1886)


        麥金泰懸崖(McIntyre Bluff)(或稱:Indian Head)位於 Oliver 北邊出城不遠,那是一座由片麻岩(gneiss)形成的大塊岩石,聳立在 Vaseux (瓦瑟)湖南岸,是奧根山谷最著名的地標之一。這座地標性的懸崖是以當地第一位定居者 Peter McIntyre (彼得·麥金泰)的名字命名,而瓦瑟湖的名字則源於法裔毛皮商人,指湖水泥濘的意思。
        彼得·麥金泰是1862年穿越加拿大的 Overlanders 成員之一,他自從在卡里布和大彎區淘金失敗後,便沿著奧根山谷去了美國擔任小馬快遞(Pony Express)的護衛。1886年,彼得回到奧根山谷,選擇定居在巨大懸崖下的土地上,他在流淌的溪水上安裝了一個大水車,用來為他的小鋸木廠發電。彼得沒有結婚,所以他邀請他的妹妹和患有肺喘的妹夫前來空氣乾燥的奧根山谷與他同住,當她們帶著年幼的女兒 Hazel 來到此地,立即被這塊巨大懸崖震懾,暱稱她們的定居處為懸崖牧場。 

McIntyre 崖位於 Vaseux 南岸,此崖因1886年 Peter McIntyre 在此定居而命名。

        彼得去世後,把牧場交給了他唯一的外甥女 Hazel,Hazel 在她經營的 Big Teepee 旅館遇到了水壺谷鐵路工程師 Ed Kennedy,他們後來結婚並育有兩個孩子:“Mickey”和“傑克”,兩姐弟在牧場長大,直到上高中時,全家搬到溫哥華,懸崖牧場隨後閒置了許多年。
        1967年,基於對故地的眷戀,Mickey 和她的侄子喬治 George Kennedy (傑克的兒子)回到舊居,她們重建了一座木屋並度過其餘的日子。Mickey 去世後,這個家庭試圖將土地回復自然,就像他們的曾曾祖彼得到達時一樣。但是維護土地的工作是艱鉅的,於是他們將34英畝土地交給卑詩省自然信託基金會(The Nature Trust of British Columbia)管理,它與瓦瑟湖現在同被指定為候鳥及生態保護區。如果各位想攀爬麥金泰懸崖,可以請教 Covert 農場洒莊(在 Covert  Place 300號)。

Vaseux Lake,加拿大雁
Vaseux 湖及其南端的 McIntyre Bluff 同被指定為候鳥及生態保護區。

Okanagan Falls (1893)


        在奧利弗與彭蒂克頓之間各20公里,你會經過 Okanagan Falls (奧根瀑布, 當地人稱為 OK Falls),它位於 Skaha 湖的南端,最早自1886年才有白人定居,由於 Skaha 土語是狗的意思,故此鎮最早被稱為「狗鎮」(Dogtown),後來因為在狗湖的南部出口有一條瀑布,故在1893年,有一個來自俄勒岡名叫 William Snodgrass (斯諾格拉斯, 1843-1909)的商人在此地創設了一間土地開發公司,並以 Okanagan Falls 的名字對外推銷此鎮,本鎮就以此名字定名。
        斯諾格拉斯稱得上是奧根瀑布鎮的創始人,雖然他開發的土地面積不大,卻在1899年特意從安省購置一艘蒸氣船 SS Maude-Moore 號行走於狗湖與奧根湖之間,而且還建立了通至美國 Oroville 的驛馬車運輸線。奈何與狗湖奧根湖兩個湖之間的狹窄航道畢竟是個大障礙,1905年,當彭蒂克頓決定要發展成為新城鎮時,奧根瀑布完全失去吸引力,斯諾格拉斯生意失敗返回美國,他的蒸氣船賣給了「桃園之父」John Robinson,後者成功開發了 Peachland,Summerland 和 Naramata 。
        斯諾格拉斯在1909年去世,沒有機會看到水壺谷鐵路帶給奧根瀑布的繁榮。後來省府於1946年在瀑布上方修築了水壩,以控制奧根河水流量,讓下游免受洪水氾濫災害,瀑布於是變成平緩的急流。

Okanagan Falls 位於狗湖南岸,因建造水壩,瀑布於是變成平緩的急流。
 
        奧根瀑布是一塊狹長的丘陵地,其東側有一塊不算高的桃崖(Peach Cliff),非常適合登高望遠,而且丘陵上的礫石斜坡排水良好,有利於各種葡萄生長。這座懸崖由數千年前的冰川雕刻而成,從前側看起來令人生畏,但從後側健行卻是件容易的事,其來回祇有3.7公,爬升160米,你可以從 10 Ave 進入接 McLean 溪路,在4062號路旁的小路登入。在半路上,你會經過短命的 Dusty Mac 露天礦場,它於1975年8月1日開始開採,到了第二6月便停止生產,共回收了19.5萬盎司黃金和34萬盎司白銀。到了崖頂,Skaha 湖,瓦瑟湖和麥金泰懸崖盡入眼簾。
       在奧根瀑布市區,對於喜歡訪古的朋友,你可能會被大馬路那座粉紅色的 Jardin Antiques 珠寶與古董店吸引(9th Ave 5221號 );若論資歷,是以位在奧根瀑布社區辦公室對面的聯合教堂(1897)的資格最老,這座聯合教堂(Willow 街1108號)是從廢棄的 Fairview 礦場搬來,它在1929年被本地的會眾及其牧師將它拆除並將其帶回社區重建,兩地相隔了25公里,不知道他們當時是怎樣辦得到的。
       更特別的是,奧根瀑布現在人口達到2,500人,但是該社區不隸屬於任何城鎮,其社區辦公室的牌子上面寫著奧根瀑布灌漑區(Okanagan Falls Irrigation District),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的社區單位。

Okanagan Falls 的 United Church 是從25公里外的 Fairview 礦場搬來重建
Okanagan Falls 的聯合教堂(1897)是從25公里外的 Fairview 礦場搬回來的。

        大家也可以參觀座落在主街1145號的 Bassett 故居,它是奧根瀑布的博物館。Richard Bassett (1873-1949)是1894年才從加州移民來到加拿大,並於1896年向斯諾格拉斯購買地目定居在奧根瀑布成為農場主,他在本區經營貨運和驛馬車公司。1906年,當他準備與 Margaret 結婚,便依當時盛行的「目錄訂購」方法,按照目錄内容選購了一座新居。該類預製房屋無論從造型或門窗等各項配備,皆可依照客戶喜好自由選樣搭配,交由買主自行組裝建構。Bassett 這座預製房屋配件全用箱形包裝郵寄,通過鐵路到達弗農,然後用拖船穿過湖面運到彭蒂克頓,再由馬車載送到現址,運費非常昂貴。
        預製房屋在溫哥華 BC Mill 等公司推動下,於1900年代後期曾經風行一時,這種訂購方法,特別是為了缺乏木材的草原省份農民而設計,可是它的運費太貴,故此叫好不叫座,到了1910年,預製房屋便默默退出市場,目前能留下來的數量也不算太多。不過,「目錄訂購」方法在北美西岸仍然流行,祗是改由木工師傅就地看圖施工,而不是在工場大量預製再運到現場組裝,許多加州工匠藝術風格房屋由此而來。

Bassett House 是預製房屋,内容從目錄中依喜好選樣訂購,曾經風行一時。

Kaleden (1906)


        從奧根瀑布沿著97號公路往北面出城大約五公里,在 White Lake 路岔口南側有一座原木穀倉,可能是本區最古老的牧場之一,它在2020年被修建過,重新換上門框和屋頂。在1890年代,有一個從安省移民來的 John McLellan 家庭在此處定居,這間原木穀倉可能就是由 McLellan 建造。在 White Lake 路再往前是一個大社區,其較不常被大家提及,卻是一處優雅的環境。
        1906年,著名開發商 James Ritchie 在奧根南部尋找新的機會,他在狗鎮北面選擇了依偎在 Skaha 湖邊的一塊3,000英畝土地(今通往 Keremeos 的 3A 公路岔口),他為其取名為「 Kaleden」(卡萊登),意謂是美麗的伊甸園的意思。這一塊「美麗的伊甸園」於1909年春天正式發售,由於其背山面水,儘管位置偏僻,銷售成績不錯,直到現在,卡萊登大約有1,200名居民,以此處房屋的外貎和規模來看,應該是一個山明水秀的高級住宅社區。

White Lake 路岔口這座原木穀倉相信是 John McLellan 在1890年代建造。

        就在那個奧根湖輪船航運年代,卡萊登留存著一個選址錯誤的悲劇,「美麗的伊甸園」雖然適合退休定居,卻不是旅客必需要的落腳地,不知道是何人花了兩年時間,用當時貴價的混凝土建造了一座雄偉四層樓高的卡萊登飯店。卡萊登飯店於1912年風光開業,豈料不久之後遇到一次世戰爆發,飯店生意急凍,戰後由於汽車逐漸普及,輪船旅客減少,汽車沒有必要中途停靠在卡萊登,因此飯店倒閉,自此一直空著,有用可回收的材料不斷地被人拆走,最後剩下一個龐大的方形環狀結構外殼,像羅馬競技場那樣留在現場。不過,在飯店對面,其原始附設的雜貨店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倖存下來,數十年以來,它一直被用作高級餐廳和私人居所。

Kaleden Hotel 像個羅馬競技場一樣,成為 Skaha 湖畔永恒的地標。

        當奇利米奧與奧索尤斯之間的 Richter Pass 區段尚未開通以前,從奇利米奧通過 Olalla,雙子湖與 Marron 山谷到達卡萊登的通道,一直是西米卡門河谷進入奧根山谷的唯一途徑,自從三號公路在1965年截彎取直之後,這個路段被變更為 3A 公路支線。不過,它至今仍然是連接奇利米奧與奧根湖的快速道路,至於奇利米奧的故事,我們留待後文介紹。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自:

維基百科與加拿大百科網頁
BC Geographical Names 網頁

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 網頁
http://www.biographi.ca/en/bio/haynes_john_carmichael_11E.html

The Nature Trust of British Columbia 網頁
https://www.naturetrust.bc.ca/wp-content/uploads/2017/08/Spring-2014-Newsletter.pdf

Royal BC Museum 網頁
https://royalbcmuseum.bc.ca/exhibits/living-landscapes/thomp-ok/ethnic-agri/chinese.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