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的故事之十六:斧頭湖的複雜關係
![圖片](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P__57VsfvDdwiGb-KDH5XwwhACZ0f0FWAFJl4wzIyBjoUloH7Vl3jMC36dfTVfXsj4U1iV_GhwQmnz9sHdmPTX9_wJBbh2V-OG5V5cItSkfqpam1kzewgaUx2xJ3QtpwYm1XUiJPcwaw/s640/17.D8E_4432.jpg)
淘金大道之八 — Felker 家族的誼親 關係 離開百哩屋後,就到了 Lac la Hache (斧頭湖),這個湖長達19公里,故斧頭湖鎮被稱為卡里布最長的鄕鎮,其周圍現在散佈著許多釣魚小屋,賓客牧場和度假別墅。斧頭湖的名字源於海灣公司的毛皮獵人掉了一根斧頭在這個湖上而得名,有一些海灣公司的法裔員工退休後也都定居在斧頭湖邊,他們之中有一些人亦建立了路屋和牧場,115哩屋牧場就是其中的例子,她是1862年由海灣公司退休的 Archibald McKinlay 聯同他的同事共同創立,直至1941年,這座牧場才賣給118哩屋的 Bordy Felker,他是 Henry Felker 的孫子。 132哩位於130哩湖北面,我們每次經過都被這座牧屋的科林斯柱吸引。 從斧頭湖到150哩屋這一段路途上,115,122,127,134,137,141,144…幾乎每三〜四哩路就有一間路屋,這些在1862至1863年間搶先建立的路屋和牧場變得非常密集,最早期的路屋和牧場是不分家的,由牧場生産的農作物支應路屋的餐飲業務。雖然驛馬車祇停靠在大驛站,不停靠在這些路屋,他們卻受到很多個別旅客青睞,但其中祇有118哩和137哩的古老路屋至今仍然存在,這兩間路屋早期的主人有一個非常錯綜復雜的關係。 118哩屋的 Felker Homestead(1884)是一棟山牆式房屋,帶有一個很大的門廊陽台。 他們錯綜復雜的關係就由118哩屋的 Felker 家族開始,那是 Henry Felker 第二個兒子 John Felker (Dick)在1884年結婚時建立。Dick 的父親 Henry Felker (1828-1894)是一位淘金老將,他於徳國漢諾威出生,20歳時就為了淘金而和妻子 Antonette,母親和兩個兄弟坐大篷車一起移民舊金山,30歳時老享利帶著母親和妻小轉戰菲沙河谷,最初在耶魯開設路屋,排行第四的三兒子 Patrick 就是在耶魯出生的。1862年,Felker 家庭轉移到斧頭湖地區,在湖頂的127哩處用一個大的藍白帳篷設立了一間 saloon 為號召,生意興隆,因此他的12...